
有一本书叫《隐秘的知识》,
是关于艺术史的研究著作,内容关注一些技术的秘密。
作者大卫·霍克尼是当代著名的艺术家,
业余爱好是研究西方美术大师的画作。
书中揭露了十六世纪画家靠光学仪器来绘画的秘密,当时人们热衷于研究化学仪器,无意中却促成了后来照相机的产生。
可见“努力是必然,成功却是意外”。见2018年12月27日的《一瓶香水的诞生》
Just do it,做得越多,意外发生的概率越高。
关于技术,记住这两点推论就够:
第一,技术只要发明出来,最后一定会普及。谁想靠技术一招鲜吃遍天,长期来看是不可能的;
第二,技术的灵魂不是那些外人不懂的秘密。技术的灵魂是应用,是对人的服务。最后这个世界比拼的,说到底,不是技术本身,而是人应用技术的能力。
这是技术,
反观我们自身,
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?
———不是知识,而是对知识的运用
有的人才高八斗,可讲的东西别人听不懂。
而有的人,只知道八分却能告诉别人九分,
怎么还能多出一分?
这多出的一分就是灵活运用知识,结合讲述的对象又生成了新的内容。
就像好的医生不仅会看病,还善于引导,让病人详细准确地描述症状和感受。在这个过程当中,积累经验又创造出新的知识。
一个人只能够学习知识,而不能产出知识,
就是应用的问题,应用才会产生新知。
有人会疑问,那不是经验吗?
你觉得人类的哪个知识不是经验呢?
就算纯逻辑的数学或者哲学,它们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实践经验,也是人脑的思维经验。

最近跟着王老师学茶🍵
常看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,我总说“看眼前”。
“看眼前,能长远”!(见2016年6月16日,公众号《看眼前》的首篇。)
就算是公元前5世纪的苏格拉底(前469年-前399年),或者是远在美国的凯文凯利,只要关注了就在眼前。
想不到的才遥远。
学茶,喝茶,自然是眼前的事,而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关心。
什么是远,什么是近呢?
由此及彼,是我愿意写每一件小事的原因。
因为生活无小事,就看你的角度。
一颗小小的钉子就可以让我1.8吨的夏朗熄火,
低头查看了一下文章阅读人数,就让我追尾撞掉了车标。如果追尾的不是汽车,而是一个路人呢?
大事小事只是你的主观判断。
丢了¥10,000对有些人来说是大事,可对我来说,写一篇文章才是大事。
———意识到了就在眼前,能运用是大事
世界上没有无用的东西,只是放错了地方。
以前常有朋友送我茶叶,我不喝对我来说就是没用的,直到有一天它变质了,真的就没用了。
也像我们书架上日久尘封的书籍,仅仅是装饰上的运用。
所谓“运用”,
不过是在眼前,立即变现它的价值。

那么学茶有什么用呢?
系统地阐述茶叶的知识,我是做不到的,
也不是我追求的“用”。
但逐步形成一个印象,建立一个框架,任何人都可以。
一些趣闻还可以戏弄一下身边的朋友。
这是眼前最大的用处———丰富我的谈资。
趣闻
比如,
很多芽形完整的茶叶,我们认为是高档的,芽形残缺卖相不好的价格较低。实际上,手工茶才有残缺,机器炒制的茶叶往往完整。
比如,
“安吉白茶”叫白茶,其实是绿茶。
它和溧阳白茶是同一个品种———白叶1号,种在不同的地方就叫不同的白茶。
再比如,
红茶是意外产生的,
据说明末的时候,李自成的属下军队,从江西婺源进入福建武夷山。茶农吓得躲进山里,士兵就住在铺满了茶叶的房间,第二天士兵走后,茶农回来发现茶叶都变黄变红了。
原来士兵睡在茶叶上,因为身体的翻滚、揉捻,使得茶多酚和多酚养化酶反应产生了茶红素,变成了红茶。
这只是一个故事,无需考证。
祁门在清光绪以前,并不产红茶,而盛产绿茶,是余干臣1875年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,当时由于绿茶销路不好,而红茶畅销,便在东至县设立红茶庄,祁门压口和闪里设分庄,仿制“的红”。此为“祁红”的开端。
“祁红”红茶后来外销欧洲,英国和荷兰因为茶叶还打过仗。茶叶史也是整个世界史的一部分。
印象
传说在中国远古时期,
神农最先发现绿茶的药用价值;
先秦西汉,茶被人们食用。
唐朝,湖北天门的陆羽,写了第一本有关茶的专著《茶经》
宋朝,有了沫茶,丹青。据说,日本的抹茶技术也是从中国学去的。
框架
绿茶,不发酵。
红茶,明朝出现,代表是武夷山正山小种
100%发酵。
白茶,只有萎凋、干燥二道工序,不炒不揉
不杀青,5%-10%微发酵!
黄茶,明代出现,10%发酵
黑茶,清朝出现(熟普也属于黑茶),
不是全发酵,可以存放,有收藏价值。
乌龙茶,半发酵
普耳(生普),1973年后才有熟普、以前都是生普。
茶是跟着歺桌走的,我们南方人适合熟普。
熟普生产出来可以直接喝,生普的话发三年以上就可以喝了,因为生普是绿茶,性寒!南方的体质吃不住,云南那边热,饮食浓烈比较适应生普。

零零散散知道这些有什么用?
当我们问一件事情有什么用的时候?并不是询问它的本身价值,而是询问它对我有什么意义。
拐杖对一个健全的人没有用,
金钱对不使用的人也没有用。
———发现对自己的独特价值,就是运用

首先
学茶,是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。
学茶之后,你再看到家里的茶叶,红茶、绿茶、普洱茶,大大小小的茶叶罐,头脑出现的是产地,是制作的工艺,是泡茶的过程。
还有茶香、茶味和内敛优雅的茶道。
世界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,而是我们感受到的样子。
学习任何东西都是丰富我们的感受,否则永远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。
更何况学茶就一定会结识一帮学茶的朋友。
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,都有不同的故事。
其次
学茶,让你有趣。
无聊的冬日午后,喝杯红茶;夏日炎炎的早晨喝点绿茶;白天有空,还可以为小朋友自制一杯奶茶。
有趣是什么?有趣就是把时间赋予了意义,把事情赋予了意义。
我们一生本质上是在抗拒无聊。用各种方法,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填补我们空虚的时光。
我们烦恼,本质上是对时光荒废的怨恨。
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,把时间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,就没空忧郁、伤神了。
无论美好的事情,还是有意义的事情,本质上是我们自己定义的。

最后
学茶,赋予了我这一周意义
12月25日到28日四天的下午,这2018年最后的一周,茶叶是我的主题。
当我今晩挖空心思写这篇有关茶的文章,一方面是感受到的,另一方面就是主动地赋予它意义。
对于一些原本陌生的事情,
热爱它思考它琢磨它,总会有新的发现。
而进步就是对陌生的跨越。
熟悉的地方,没有风景。
我的世界不会只有茶叶,
但一片茶叶,一段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