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独行的第410篇文章
自然循环,无始无终。
01
什么都拥有
元旦之后停了几天没有听罗胖的语音内容,今天听了两个观点,忍不住又想写。
想写不是这个观点有多新颖,而是因为它与我原有的想法彼此呼应。
如果我说,所有的思想我们每个人本来都有,这似乎有点狂妄,有点不可理解。
事实就是,思想只是一种认知的组合,当某种路径的组合被你发现、感觉就是一种创新。
接受他人的一个新观点,或者灵光一闪自己产生,本质上是一样的。
本质都是认知形成了新的组合。
就像沙滩上的脚印,脚印不是贴上去的,而是沙子变形组合形成的,海浪冲刷一遍就会消失。
就像脑海里的观念,观念也硬塞不进去,都是认知重新组合形成的,不记录不实践,也会遗忘。
当认知形成了新的组合,就是接受了新的观点。
这种感觉就像大脑被唤醒了。
从这一点来说,不愿接受新观点,不愿意改变的人,其实是在沉睡。
我们终将沉睡终将老去,但不是今天。
注:相似的观点见2019年4月6号的文章《自信的源头:是我们本来就有》
黑白映衬,层次丰富。
02
观点之一:挑战
教育学家沈祖芸说:“世界不是按照领域来划分的,而是围绕挑战组织起来的。”
这是一个平淡,却充满力量的观点。
这个观点很容易理解,但我们往往不这样去看待。我们总是人为的设限,就像我们认为工作不是娱乐,娱乐也不是工作;类似的还有,学习不是娱乐,娱乐不是学习。这就是按照领域来划分,我猜这可能是分科教育的结果,认为数学不是物理,物理不是数学。
人为的划分,只是为了学习时,让我们有限的注意力能够集中聚焦,能够重点突破;实际应用时,更应该融会贯通跨界思考。
一个是输入一个是输出;
一个是学习一个是运用;
一个应该是一个实际是。
面临一个具体问题是不设限的,为了打败一个敌人,用什么招式用什么武器都可以。
面临一个具体挑战,就要组织一切人力和资源,原有部门和领域的划分就会被突破。
当一个国家面临国际上的生存挑战,国内的矛盾就会变得不太重要。所以国际矛盾有时也会变成一件好事,比如,中美贸易战就促进了国内金融和科技的发展。因为面临新的挑战,必须重新组织资源和人力,原有领域的隔阂就会被打破。国际压力会促进国内的改变,如同外在的生活经历会促进我们内心的改变。
这是一个平淡的观点,因为太容易理解了;
这又是个有力的观点,因为太容易运用了。
水火相融,刚柔并济。
03
观点之二:不立不破
另一个观点是“不立不破”。
我们常说“不破不立”其实不对,顺序错了。
宏观经济学家宋国青老师曾对香帅说:
“我知道每一个励志成为经济学家的人,都有一个大愿,总想改变世界。但是如果你真的想改变世界,我希望你记住,正确的次序应该是不立不破。如果你没有一个建设性的更优选择,就不要随便批判现有的方案。现状总是会有问题,但是现状往往也是各种问题的最优解。所以,先接受约束条件,先做事情,“立”起点什么。等新的东西做出来了,“破”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。”
这段话提醒我们,接受现实的约束条件,是应对真实世界挑战的前提,否则都是在空发牢骚。
我的大学同学也说过一句话,“要想改变世界,先要爬到世界的顶端”。先做事做成事,然后才有资格改变事情。
当你跟领导指出问题的同时,就应该提出可行的建议,因为领导需要你解决问题,而不是找出问题。
当你拒绝男朋友提出的晚餐地点的时候,你也应该同时提出新的地点,因为男朋友并不是一定要去哪里吃饭,只是希望你说出心愿。
虚实相生,万物起源。
04
什么都可以
同样的问题,许多年前朋友问我“吐故”和“纳新”哪个更重要?就是先后顺序的问题。
吐故纳新就是不破不立,
纳新吐故就是不立不破。
“吐故”是打破旧的框框和界限;
“纳新”是建立新的规则和条件。
当时,我是赞成“吐故”更重要,就是不破不立。你想啊,旧的家具不扔掉,新的家具怎么搬进屋呢?旧的思想不推翻,如何建立新的思想呢?
今天,我却又倾向于不立不破,就是认为“纳新”更重要了。怎么解?
实际上“吐故纳新”的顺序并不绝对,
现实中“不破不立”的顺序也不绝对。
把旧的东西打破,那么形成了新的空间,自然容易产生新的事物和思想;但是先创造出新的事物和思想,也会有力地排挤旧的,有了新的,我们才会更加大胆地抛弃旧的。
这两者是矛盾统一的。
就像我们走路是先迈左脚还是先卖右脚都对。
唯一不对的,是一直迈左脚或者一直迈右脚。
所以不破不立是对的,不立不破也对;
所以吐故纳新是对的,纳新吐纳也对;
它是一个硬币的两面,不论你先看到的是哪一面,也不能否认另一面的存在。
能破就先破,能立就先立;
能吐就先吐,能纳就先纳;
不过是看眼前!
还是太极高明,水火相生阴阳共济,这是自然的根本法则;一切都是共生的,根本没有先后。先后不过是我们的主观选择,先后顺序是我们自己根据环境和我们想优先达成的目标来确定的,所以人无定法,水无常形。同样万物可以按照领域来划分,也可以按照挑战来组织。
西方后现代主义认为“什么都可以”,不过是对太极的解释。
什么都可以,
什么都拥有。
2020年1月13日上午8:30
作者 徐海刚
我是徐海刚,2016年开着明锐,带着妻儿自驾西藏新疆52天,医药圈老司机,这里有超100个城市的新青年啦,欢迎你加入。看眼前,能长远!
版权申明:🎉
本文首发: 微信公众号看眼前
(haigang-yanqian);
欢迎转载, 请保留此版权声明
请注明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