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独行的第403篇文章
2019年12月28日 金坛钱资荡
注:观点来自得到App上的语言内容———黄海的《中国消费产业报告》,研究中国消费产业的基本盘是什么样的?这样的报告一共六份,今天是第一份。
听完感觉:
星巴克、可口可乐、优衣库这些国外优势品牌早晚都会被打败,就像顺丰挑战EMS、华为挑战苹果、小米挑战所有的传统家电品牌。
当文化的优势被逆转,当民族的自信被建立,整个市场的格局就会重洗。
就像刚刚看的电影《特警队》,强壮彪悍自信狂妄不在是西方的独有标签,中国也可以野蛮。有人说这是自嗨,可是以前连自嗨都不敢啊。
在品牌上,有见识的人不会再膜拜西方的大牌,许多奢侈品也只是讲故事。其根源是没有了对西方文明和文化莫名的仰视。觉得他们好的就学,而不是觉得他们什么都好。[机智]
这就像我们不在迷恋原来的邮政情节时,
高效、服务、价格就成了顺丰无敌的法宝。
仰视不存在了,迷恋不存在了,
竞争才变得公平,市场才真正理性。
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三个浪潮:
由于中国完备的供应链体系,分层而统一的巨大市场,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的赋能,这三大浪潮叠加必然会推动中国的消费经济迈上新的高峰。新的国产品牌一定会不断地涌现,登上这崭新的舞台。
化妆品行业这两年的国货爆发就是这样,新玩家尽情入场尝试,完美日记、HFP、花西子这样的本土新品牌两三年就成长了起来,甚至故宫出个口红,两个月就能卖90万套。
我看好中国的未来,当然也就看好中国的股市。
这是黄海讲中国消费的基本盘内容,也是全部六大报告之一。💪
01
中国品牌崛起的产品问题
那么新崛起的中国消费品牌,会面临哪些新挑战呢?主要是两大难题。
第一,是产品。要想做成下一个耐克,不能只靠一两个爆品,而要组成一个矩阵。
新品牌是灵活敏锐的冲锋队,但要成长,得逐渐进化为能多线作战的正规军。单点的突破是不稳定的,只有系统的领先才能持久。
比如:市值大几百亿美元的雅诗兰黛,旗下有30多个品牌。完美日记只靠自己一个品牌,再厉害也成不了雅诗兰黛。
这样的雅诗兰黛是投资公司,而不是消费品公司,很多子品牌都是收购来的。它的核心能力不再是产品创新,而是搭建完整的“生态管理系统”。这样才能让每个新加入的品牌,都能嵌入到雅诗兰黛已经搭建好的复杂系统当中,配合原有的营销、渠道、供应链来高效运转。
现在,解决这个难题我们能看到苗头的,就是安踏的多品牌战略。它今年刚做完组织调整,建立了中台,就是为新品牌的嵌入打下了基础。
02
关于中台
中台这个概念至关重要,它其实就是一个操作平台,让各种数据集中到一个统一的系统之中,让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大大提高。
中台,这个概念在生活当中也能运用。比如你擅长脑力,那么就做各种各样的智力投资和决策;如果你擅长体力,那么就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竞赛。总之就是把一个核心的能力发散,或者把需要同一种能力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聚合,这本质上是同一个方向———提高效率。
注:这在数学上是抽象和离散的概念。
中台就是再造一个大脑,再造一个信息处理的中心。就人体而言,能量的转换中心是心脏,气体的交换中心是肺,而信息的处理中心是大脑。
心是物质的中心,而大脑才是灵魂;
仓库是货物的中心,中台支配货物。
中台,其实就是把共性的东西集中起来统一满足。跟流水线生产非常相似,就是标准化。只不过现代意义上的中台,由于移动互联网的赋能,标准化的不再是具体的零件物品,而是标准化操作流程,标准化解决思路,标准化数据。
中台,是把操作流程、解决思路标准化,是把海量数据处理流程的标准化。
这一点,是我刚刚想到的,也许不对,但是我觉得很重要。它像我们做事的习惯,也像具有特定功能的模块,目的是能高效地处理特定而重复的问题。
03
中国品牌崛起的全球化问题
新崛起的中国消费品牌,面临的第二个难题是全球化。这一点上,中国消费企业还缺乏经验。
喜茶今年就在新加坡开了三家店,但这只是开始,想要做全球化扩张,要去适应不同文化背景、竞争环境的市场,这对中国新品牌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
中国的海外移民,许多人都是保留了太多华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而无法融入当地的。他们经济上是成功的,但是政治上是失败的,他们无法融入社会就无法左右当地的政策,自然也不能根本上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。
一个中国品牌进入他国,保留自己特色的同时也要添加当地的文化元素。就像肯德基进入中国就有了皮蛋瘦肉粥和油条。只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,才是融合,才是包容,才是自信。
相比较而言,华为、小米这些公司走在了前面。就拿小米来说,它在印度市场已经连续两年出货量第一。2019年,小米扩张的一个工作重心就是拿下欧洲市场,现在同比销售额已经增长了115%。这些探路者们,给未来中国新品牌走出去,建立了榜样。
变则生,不变则死!
发展,
无论是国内的发展,
还是国际上的发展本质上讲都是变化。
老想着改变别人是可笑的,
只改变自己又很委屈,
真正的融合是彼此的拥抱,是共同改变。
互利共赢彼此欣赏才是长久之道。
04
个人品牌
个人品牌跟民族品牌有着相同的维度。
“产品问题”就是一个人要做什么样的事情,具体用哪些行动来与社会发生互动。
“全球化问题”就是一个人要选择哪个领域,选择多大的范围来发展自己的事业。
归根到底消费品牌的精神内核,其实是人的精神底色,是人品。所以国际大牌的奢侈品都死命地讲故事,用无价的爱情友情正义为商品的天价背书。许多欠缺之人,只能用高价去弥补,其实真正无价的东西怎么可能买得到呢?
许多时候我们想做一个好的产品,想佔领国外的市场。本质上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,让别人认可我们。就像一个明星想获得粉丝的拥护和喜爱是一样的道理。
问题是我们值吗?
如果我们对自己都不认可,如果我们对自己都不欣赏,那么如何获得别人的拥护和喜爱呢?
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文化都不自信都不喜爱,那么由此而形成的中国品牌如何能走向国际,获得全世界更多人的认可呢?
不必膜拜国际大牌,而应成就自己的大牌;
如同也不必膜拜牛人,而应自己成为牛人。
2019年12月29日晚上11:23
作者 徐海刚
我是徐海刚,2016年开着明锐,带着妻儿自驾西藏新疆52天,医药圈老司机,这里有超100个城市的新青年啦,欢迎你加入。看眼前,能长远!
版权申明:🎉
本文首发: 微信公众号看眼前
(haigang-yanqian);
欢迎转载, 请保留此版权声明
请注明作者
做自己的英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