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3号,满洲里去额尔古纳的路边。
我做事情,
一直是一阵风一阵雨。
我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单位的约束,
又没有固定的事,要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去做,
不知不觉,许多零碎而不紧急的事情就会越积越多,最终会变成一团浓雾把天空笼罩。
晴天慢慢就阴了。
就像赘肉在身上悄悄堆积,不会带来疼痛也不会危及生命,却让生命沉重。
由着性子,情绪的起落会比较明显,
由着性子,能力状态也就不太稳定。
当我下午4:00在蔷薇园跑步5km,朋友羡慕我的自由,而我却深知自由的代价。
自由的代价,就是有时也会几天不出门,颠倒了黑白。此后数日,在艰难的挣扎中,慢慢爬出泥泞的沼泽。
自由有时让我觉得无所不能,
可以趁风飞扬,也会随风坠落,
因为自由意味着天花板和地板都是不存在的。
这也是我们常说的“良性循环”或者“恶性循环”,其实是一回事,都是形成了“增强回路”,只是方向不同。
2014年8月3号天地之间
01
增强回路
所谓“增强回路”,就是一件事情的因能够增强果,果反过来又增强因,形成回路,一圈一圈地循环增强,就是“增强回路”。
我们现在的社会,内在异常的复杂,但是我们操作的界面往往简洁无比。
用罗胖的话说这是“认知折叠”过了。
就是各种高科技,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折叠进了一个系统,而系统的界面是简单的。
• 就像一部智能手机,人人都能使用,而内在的机制,我们根本不必关心。
• 仅仅跟着手机导航,我就自驾到了西藏拉萨,新疆的喀拉斯,至于那一路上的道路桥梁是怎么建的?地基承重怎样?旅馆和加油站怎么分布?我是不用操心的。
• 用电更是,我们只需要把买回来的电器插上电源,就OK。至于一个烧煤的热电厂构造有多复杂,技术有多难不是我们要考虑的。
这是社会发展的常态,
似乎构建一个复杂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界面简单。
因为简单就能够快速复制,
因为简单就能够广泛应用。
最终,每一个单独的个体所占用的社会资源最少,社会效率最高。
广泛应用之后,产生的经济效益又能够把内在的系统做得更好,更复杂。
整个社会就是这样循环增强不断向前发展,表面越来越简单,内在越来越复杂,这是一个增强回路。
2014年8月3号 羊血肠
02
核心动作
当我们生活得越来越便捷,往往也越来越看不懂这个折叠之后的社会。
在一个高度折叠的界面生活久了,我们会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,就像习惯了别人对我们的帮助。
这时候把界面展开,看到它本来的样子就变得重要。
看清整个社会比较困难,
但是可以先了解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事情。
当外界的制约比较少,我们容易太自我。
这是因为“增强回路”不容易被打断。
高兴时无所不能越战越勇,
沮丧时一无是处一蹶不振。
怎么办呢?
怎么让情绪控制在一个稳定状态。
在生物体中,各种生化反应处于一个均衡的状态是靠生物酶的调节。
在生活中,要想控制情绪不被“增强回路”带入两个极端,要靠多样化的人际网络。
有些朋友会让你自信越来越强,沮丧时就主动约他;
有些朋友会让你冷静反思,目空一切的时候更要听听他们的意见。
除了靠别人,如果靠自己的话,
控制“增强回路”就要关注“核心动作”。
“核心动作”是驱动“增强回路”这个系统的关键一环。
我追求思想上的自我成长,看书、思考、做事跟朋友交流,都是为了增加体验和感悟生活。
如何把这方方面面的感受串联起来,对我来说,最好是建立一个系统形成“增强回路”。
做一个公众号就是这样的一个“增强回路”系统,“核心动作”就写文章。
注: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增强回路和核心动作,做生意也可以,旅行也可以,甚至谈恋爱都可以。
做一个系统虽然复杂,但是建成之后,只要“核心动作”开始运行,后面的每一步会自动生成。
就像建一个电厂虽然复杂,但是只要建成了,用户因为方便需求不断增加,电厂的运营就不是问题。
“核心动作”是自我控制“增强回路”系统的关键,有点像系统的开关。
2014年8月3号
03
三个“半径”
曾经听过一个理论。
一个人要干成事,需要搞清楚自己的三个“半径”。
第一个是“认知半径”,要尽可能地大,你视野里的东西要多;
第二个是“能力半径”,能力半径要界限清晰;
第三个是“行动半径”,行动半径和认知半径的要求正好相反,是要尽可能地小。
也就是一个人知道要很多,做得要很少。
就如同这个社会,内在复杂表面却简单。
做得少才能做得精,这不是偷懒而是要集中精力在有限的领域,重点打磨。越精越能形成竞争优势,“精”就是别人觉得很难的事情,你觉得简单了。
简单才能不断复制。
复制什么?
也就是你融入社会,控制社会这个“增强回路”系统的“核心动作”。
2014年的时候我自驾去内蒙古的呼伦贝尔。
一方面是想感受一下草原风光,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有高中的同学在那里做生意。
同学在那边呆了许多年,一直做药品生意跟医院领导关系都很好。
在我眼里他似乎什么都可以做,承包别的公司的产品或医疗器械,只要跟医院相关的生意。
这是一个“能力半经”的事情。
事实上,他也这样去做了,最终却荒废了主业———一种中成药,因为精力分散了,就无法及时发现一些危险的信号。
这是“行动半径”的问题。
知道不一定能够做到,
能够做不一定能做好。
这是三个“半径”解释的问题。
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,
除了我们本来就有的忽强忽弱的感性系统,也就是本能,还需要在了解自己之后,建立另一个理性系统。
不管情绪怎样,理性系统总要平稳运行,
比如学生上学,工人上班,作家写作。
在能力半径之内,锁定自己的行动半径;
在增强回路系统,找到自己的核心动作。
不是在复杂中找到简单,
就是在混沌中找到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