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11日内蒙古额济纳附近的银根苏木
旅行或者说旅游,是每个人的平常事。
就是从自己住的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走走看看。
住在别处,吃着别样的饭菜和别处的人交流,莫名就有一种别样的感觉。
这种感觉是解脱,如果暂时能忘记你是哪里的人,你的职业和身份,那么就获得了暂时的自由。
忘记自己,更能感知整个世界。
同一个动作做了千百遍,局部的肌肉会酸痛;
同一个地方住了很久,许多感官会迟钝麻痹。
2014年我自驾到内蒙古额济纳附近的银根苏木。那是一个村子,因为有一个加油站,附近聚集着十几户人家。我们一家4口住在一个简易旅馆,房门没有锁一张床位大约15、20元,记不太清了。周围几千平方公里荒凉一片,旅店的女主人感慨,你们江南景色秀美跑我们这儿来干嘛?戈壁滩除了石头什么都没有。
确实戈壁滩很荒凉,石头和沙漠铺满广阔的天地,零星的胡杨木突兀地点缀其中。
这种荒凉的景象,这种奇石遍布漫天黄沙,当地人厌倦麻痹,对我们江南水乡的人来说就是奇观。
当我们寻找不同,并不是为了占有不同而是为了体会不同。
2014年8月11日银根苏木的酸胖果子
我们看不同的世界,并不仅仅是为了开阔视野,更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内心。
如果心眼太小,如果知道的太少,很容易会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憋死。
其实活着就是奇迹,可我们常常会把欢欣鼓舞的活着变成了充满怨恨的活着,只是因为比较。
我们记住了那些亏欠我们的人,心生怨恨;
却又忘记了那些帮助我们的人,内心孤独。
旅行是敞开自己。
在遥远的别处,没有必要再装腔作势,都是一面之交。
在天地之间,也没有必要装腔作势,因为没有人在乎。
当这种真诚真实成为习惯,也会带到真实生活当中,增添真实的勇气。
在一个小地方呆久了,会觉得你的所作所为人人都在评价,这种评价会影响你的方方面面,无法不在意。
在一个公司呆久了,也是如此。
我们的谨小慎微并不是没有道理,
但长期以往,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了。
旅行也许会提醒你,世界不仅仅是我们所身处的这一方寸之地。
因为真实率性会得罪一部分人,但也会让另一部分人了解你。
我们无法脱离现实的约束,但旅行无疑会开一个窗户,让我们透透气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
发现式旅行比观光式旅行更有意义。
2014年8月11日银根苏木之路
01
观光式旅行
旅行的目的有千万种,美食美景,文化地质,人文历史,还可以跟随自己喜爱的明星的足迹,他到哪里你到哪里,也可以纯粹为了住宿而旅行。
这一切没有高低之分,只是兴趣不同。
就像选择跑步、游泳还是自行车,作为锻炼的手段一样。
当我们做了详细的攻略,对每个地方的人文历史做了丰富的了解,按照计划打卡每一个目的地,这是观光式的旅行。
如果错失了一个重要的景点会很遗憾。
可“关注我们失去的,忽略我们得到的”确是幸福的障碍。
这种方式收获是有确定性的,而我常常没有这样的热情去做准备。
我总是,先旅行再了解。
这并不是说我这样的方式就是对的。
我想了解外面的世界,却没有兴趣做详细的规划,那我能怎么办呢?
就像我一些朋友想暑假出去玩,可他不希望跟着旅行社,不希望自己做准备,只希望跟着朋友一起去。最终朋友去的地方,他又不感兴趣,那么旅行就成为了泡影。
当我们想做一件事情,
应该创造条件让它做成,
而不是增加条件制造障碍让它无法实现。
我知道,许多人是有讲究的。
而我觉得,先做才有讲究,
往往也是做得多了,才有资格讲究。
“观光式旅游”是为了增加确定性。
“发现式旅游”是为了增加偶然性。
在教育上可以叫做“观光式学习”。
这种学习方式或许就是旅游方式的基础。
所有的知识都被打上标签,我们进入不同的知识框架观光学习。这些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不是重点,而是知识本身是重点;我们能否自主的创造知识也不是重点,而是记住这些知识是重点。
观光式学习,就是收集不同的鱼,而不是学会织网。
观光式旅游,也是收集不同的景点,而不是学会感悟。
在人潮拥挤的长城,在晕头转向的故宫,还有匆匆而过黄果树瀑布的水帘洞时,我只感觉我来过了,其实并没有什么感悟。
许多人把自己登上长城感到骄傲和激动,当成是感悟,那其实是炫耀。
又有许多人把别人的感悟当成是炫耀,其实是自己敏感了。
炫耀没有错,但是有感悟更能带来成长。
就像孩子们学会了爱恩斯坦的能量公式 E=mc的平方,能够运用自然是好的,但是能深刻感受到背后的神奇,对宇宙对科学充满好奇更重要。
“观光式学习”会觉得学不完充满压力。
“发现式学习”会觉得充满乐趣,充满好奇。
2014年8月11日银根苏木的沙漠
02
发现式旅行
当我由兴趣指引说走就走,或者因为机缘巧合跟着别人去流浪,对每一个毫无设想随机的景点人物和地方充满好奇和发现,这就是发现式旅行。
每发现一个自己有感触的景点会很快乐。
发现之乐其实就是创造之乐,也是幸福之源。
这种方式充满了偶然性充满意外,而意外带来惊喜。
许多科学规律并不是被创造,而是被发现。
这许多时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,至少是一种模糊的说法。
加入了自己创造性的思考,
怎么不是创造呢?
一个艺术家,在石头上雕刻一只小鸟。他可以说是他发现了石头里面隐藏着一只小鸟。这不过是他发现了自己的创造。
我在戈壁滩捡到了一块神奇的玛瑙,我没有创造它的存在,但是却创造了它此后的命运。
沈从文让我们发现了凤凰古城,其实是他创造了这样的一个意象。我没有看过他写的《边城》,当我在凤凰古城时并没有这样的感悟,也就无法体会到他心中的意象。
因而去过凤凰古城对我而言并不能带来成长,
没有感悟就没有成长。
这并不是说如果看过了《边城》就一定会有感悟。旅行中的感悟不仅仅是历史人物、景色、美食,它可以是任意的发现。
在我看来,
旅行中认识的人经历的事,
才是最美的回忆。
我们的人生不过是我们所记住的日子。
我们在乎的,也不过是我们记住的人。
可以观光更要发现。
2014年8月11日银根苏木的沙漠
03
另一个可能
旅行是为了丰富我们的人生,
没有一定要去的地方,
而是看我们在去的地方发现了什么?
无论是美食带来感官愉悦,
还是美景带来心情的舒畅,
或者碰到不同地方的人,感受到他们的快乐,悲伤和无奈,
这一切都会让我们更充实,而不仅仅是关注自己。
刚刚去的屯溪老街,我记住了两个饭店几道菜。
但只关注美食美景其实肤浅,背后的人和事更有趣。
美食是人的创造,美景只是我们的感受。
各种传奇美食以及文人墨客咏叹的美景,本质上都是人与环境的互动,改变和创造。
再好的美食你可以不喜欢,
在出名的风景你也可以无感,
我们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,而不是别人的附庸。
在旅行中发现自己,
其实就是换个角度激发自己。
把自己放在不同的环境,让自己跟不同的人相处,这样激发出自己不同的反应,那么自己就可能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。
当我们用一样的方式,面对外面不同的世界其实是封闭的。就像一些上海老太太在外面被大家议论,在旅行中,她们经常会不满地说,我们上海怎么样怎么样?可我们出去就是为了体验不同,以相似的要求做着相同的事情怎么体验生活的多彩。
当我自驾完了新疆西藏,云南内蒙古,朋友们总会说你应该出国自驾游了。可我英语不过关,出国的欲望就没那么强烈,而且孩子们对长途跋涉有些厌倦,我就更不起劲了。
当我看到一些旅游杂志评选全世界最应该去的50个地方或者中国十大必去旅游胜地。我总觉得压力倍增,生活应是一场发现之旅,而不是去完成各种任务。
这种发现是随性的,由自己定义不是他人。
就像孩子应该成为自己,而不是成就父母的愿望。
我们也应该成为自己独特的样子,而不是别人满意的样子。
当我旅行的时候,我想得到什么?
也许只是为了得到另一种可能,在你原本的生活之外,在所有人的期望之外。
或者只是想随便走走,没有目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