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好的工具,就是让你做事事半功倍;
一个好的思想,就是让你看清身边事情。
《有限和无限的游戏》是纽约大学宗教历史系教授詹姆斯·卡斯(James P. Carse)写的一本奇特的晦涩难懂的书。
书中事例很少全是观念,语句循环反复、逻辑层层推进,充满哲思。
樊登讲的时候,许多时候也是原文照读,在有感触的部分,增加自己头脑中的事例来解读。
对樊登来说,
已经理解的部分,就值得去讲62分钟。
对我来说,
其中的一句话,就值得我写这一篇文章。
这句话是:选择无限的游戏。
01
两种游戏
其实触动我的并不是具体的一句话,
而是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的这种观念的划分。
世间有两种游戏:
有限的游戏
无限的游戏
有限游戏的目的在于赢,而无限游戏却想让游戏永远玩下去。
有限的游戏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,而无限的游戏没有开始没有结束,甚至没有赢家,它的目的在于将更多的人带入游戏中去,从而延续游戏。
职称评选、职务的高低、财富的多少、名声名望体育竞赛,都是有限的游戏。
艺术家的创造、思想家的探索、在各个领域的创新体验,都是无限的游戏。
我们总要达成一个明确的目标,才觉得是成功。
比如我写文章加入了省作协或者是关注人数达到了5000,可以做广告了。
比如我是一个老师评上了高级职称,或者是大学老师评上了教授的称号。
又比如我如果在一个销售公司由主管升为经理,或者年薪百万了,这些都是常说的成功。
这一切有着明确界限的,有输赢的游戏,就是有限的游戏。
这几乎是我们所有人都无法避免的游戏,
其实我们是可以选择不玩的。
这种有限游戏当中的成功,其实就是社会认同,这是别人定义的。
而无限游戏当中的成长,是自我认同,这是自己定义的,自己能够感受到的幸福。
关于这本书,搞清楚一点点就够了。
02
两种认同
个人身上都有两种认同:
社会认同
自我认同
社会认同,就是被社会公认成功的一些定义,比如,社会地位、名声财富等等,外在的一些标志。
自我认同,则是自己内心对自己的认知,抛开外界的光环,真诚地审视自己,觉得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,关注的是内在的属性。
社会认同、自我认同是非常好用的两个概念。
在我看来,
它对应着成功和成长,
也对应着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。
被社会认同意味着成功,这是有限的游戏;
被自我认同意味着成长,这是无限的游戏。
有限的游戏容易迷失自我,因为规则是别人定的,你想赢就要改变自己,证明给别人看。
无限的游戏是真自在,因为遵循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,并不想赢别人,只希望探索变化感受,希望游戏一直能够进行下去。
就像我装修庭院,
如果想要在6月16号之前完工就会焦虑,因为想证明给别人看。
事实上,装修庭院是一个发现探索享受的过程,我内心希望它永远都不会完工。
有一个固定的期限,希望我的庭院在某一次家装大赛中获奖,就是有限的游戏。
随心所欲,只想着不断地变化拓展延伸,感受庭院养成的过程,这就是无限的游戏。
在无限的游戏状态下,你享受到的内心感受,别人是看不到的,因而也无法获得社会认同。
在别人看来显然不成功,
对自己而言却是真成长。
庭院里搬进了150斤的石磨,年纪大了也可以比力气。🤭
03
年少轻狂
梁文道有次去南方某高校演讲,有个学生举手:“梁老师,我不是来问问题的,我是要你看清楚我这张脸,你要记住我的名字。”
梁文道不解,笑着问:“这是为什么啊?”
学生回答说:“这是因为你会发现有一天,我的名字、我的脸孔,会出现在杂志上,我会成为中国五百强企业排前几名的企业的领军人,我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的老板,或者CEO。”
梁文道问他:“您能不能告诉我,您将来要干的那个企业、那个生意,是干什么的呢?”
学生愣住了,很久之后才吐出一句:“这我没想过。”
生活中,类似于那位学生的年轻人不在少数,他们可能还没找到自己兴趣所在,或者自己要发挥的领域,还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,但他们知道一件事儿,他知道他要成功。
他们成功的标准既简单又粗暴——名字被人记住,脸被人认清,身家万贯。
这是公众号Spenser最近一篇文章上的例子。
我们许多人,年轻时都有过类似的决心,或大或小。
似乎年少就应该轻狂,
似乎成功是我们所有人的标配,
似乎如果没有雄心壮志,就耻于为人。
等到进入社会闯荡几年发现,原来所想的那种成功只属于少部分人。
几百人的公司,CEO高管就那几个;
社会80%的财富,被2%的人佔有。
这不是努力的问题,而是概率的问题。
100个人努力,成功只会属于其中幸运的几个。
这时一个声音,传入心田:
成长比成功重要
这句话听着很舒服,可是总觉得转不过弯来。
说这句话的人似乎总有放弃和逃避的嫌疑,似乎是一个失败者才说这样的话。
不就是知道自己不能成功,才骗别人、骗自己,自己也有成长嘛。🤭
事实上,成长才是真正的成功。
而通常说的成功,不过是社会意义上的大众认同。
抛开头衔、抛开财富、抛开这些外在的一切,夜深人静的时候,内心审视自己、扪心自问,自己做过一些什么样的事情?成全过哪些值得帮助的人?最近又明白了哪些新的道理又经历过哪些有趣的事?
这时候你会知道自己是停留在原地,还是在成长。
如果你乐此不疲、希望一切继续永远不要停,哪怕无人知晓,这时你就在无限地游戏。
推动是有方向的,而触动是随机的。
04
推动和触动
在有限游戏当中,我们总是被诱惑被推动,
这是因为我们被遮蔽了,以为没得选。
无论是老师身不由己的䃼课,
还是学生丧心病狂的刷题。
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优秀的。
还有的人,日夜加班省吃俭用,掏空六个钱包买了豪车或者豪宅,这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富有的。
可是都这么吃力,这么痛苦,这么奋斗了,能证明什么呢?
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,也许别人都没有跟你去比。按照社会普遍公认的要求去成功,其实是一个陷阱,因为那必然属于少部分人,最终,大多数人必然地成为失败者。
我们在遮蔽状态时被外力推动,人生就像陀螺疯狂的转动。
只有穿越了遮蔽性的时候才能被触动,感受到自然之美、人性之真。
这个遮蔽性就是别人觉得你成功,你才觉得自己成功。你在意职称头衔,别人的评价,各种标签。
推动和触动是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的两个特征感受。
在有限游戏当中我们总是被推动,而在无限游戏当中我们才被触动。
我们的人生是这两种游戏的混合。
有限游戏是我们以为的唯一选择。
无限游戏是我们以为的退路。
其实无限游戏也是一条进取之路,探索之路,
只不过它不与人争,不求人知,无穷无尽!
苏东坡被贬官流放,
在有限游戏当中,他输了。
可他一路观光,专心造桥、沉醉烹饪、饮酒呤诗,在无限的游戏中的成长从未停止。
成功本质上是能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,而不是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成功更是懂得自己不必成功,
必须的,就是不自由的。
总想证明自己符合社会意义上的成功,哪里有自由可言。
证明自己就是把人生的意义交给别人裁决,那是有限的游戏。
在无限的游戏里没有胜负,没有裁判,没有固定的剧本,只有探索和尝试,因而每天都是崭新的。
一棵树可以长成任何形状,无所谓成功和失败。
对果农来说,希望它结更多的果子;
对木匠来说,希望它木质坚硬;
对它自己来说,怎么都可以。